返回

权利角逐:小狱警也能问鼎青云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434章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“一共十二万三千人,留存率是300%,弹幕接近两万条,书记,您直播的这一场,光送礼的收入,就有七千块!!”

    这让张硕不免汗颜,赶紧摆手说道:“联系服,把这些礼物都退回去。”

    “退回去?为啥……”

    “别问,照做!”

    胡小倩只好点头。

    张硕转而看向刘敏丽:“刘女士,关于修建的费用,下午应该就能预估出来,你那五千块钱,我们先退还给你!”

    “好,好,多谢书记!”

    刘敏丽一脸激动点头。

    一旁,关主任拿着钱递给了她。

    “书记,我那视频,要不要删?”

    “删吧,影响也不好,咱们今天的忙活,估计会引爆舆论,我不想太声张,咱们能把问题最小化就最小化。”

    不是他张硕不想出名。

    是他这样未经上级的做法。

    很容易遭到注意。

    体制内,最不能做的,就是太想出风头,如果今天稍有不慎,一个没处理好,变成他张硕的个人主义表现,那可就麻烦了。

    随随便便有人口诛笔伐一下,他就得受罪。

    还好。

    他收了个不错的场。

    接下来的时间,也没有多少废话,镇政府找来了相关的工人,对村道路进行了简单的评估,得到的维修费用,大概也就一千五百来块,这笔钱刘敏丽还是非常愿意承担的。

    她大大方方把钱交给了村干部,相互合影了一张,把这事儿给记录了下来,便离开了江安镇。

    然而。

    令张硕没想到的是。

    他的这个“突发奇想”,迅速在网络平台上发酵,原本只是普通的一场调解直播,很快就被各种剪辑号、记者号传播了出去。

    当天下午,江安县电视台的人,就开着车,浩浩荡荡来了江安镇政府,指名道姓要见张硕这个党委书记。

    而且,领头的,还是电视台台长。

    这位台长可了不得,是个正科级的领导,在江安县里就任了十几年,做的农业节目,名声很响亮。

    张硕得知电视台来了,本来想避一避,结果这位台长,二话不说就冲进了他的办公室,热情洋溢跟张硕握手。

    三两句话,就把张硕直播的内容,夸的上天入地。

    张硕一时间还不知道怎么应付,对方就直言目的,这趟过来,带齐了设备,安排好了人手。

    要在镇子里,做一场简单的纪录片,在台里播放。

    纪录片?

    张硕一听,立马就想拒绝,他本来就想把影响降低到最小,怎么可能还拍纪录片。

    那不是闹着玩么?

    二话不说,就给拒绝了。

    台长一听,就问张硕为什么,后者只好解释,这场直播是他随意为之,不想扩大影响。

    聪明人,哪里听不出来?这分明是不想被领导惦记嘛!

    于是,台长稍作沉思,便笑呵呵让张硕放心,他们做纪录片,张硕不用发表什么言论,只需要出镜一下即可。

    剩下的内容,采访村干部、当事人,就能衔接好。

    张硕仍然摇头拒绝。

    别说这位正科级的领导,是在县里混的,他这个特批的副处级,想不给面子,也没问题。

    只是,这位台长的嘴皮子,比张硕想象中要厉害的多。

    几分钟后。

    他成功说服了张硕。

    拍的纪录片,不是赞许张硕的个人主义,更不是捧他这个党委书记的场,而是通过舆论反打的方式,讲述基层现象,然后再突出“依法调解+柔性补偿”的江安镇形象。

    名字嘛。

    就叫:

    《江安镇村道风波:法与情的48小时》

    本质上的主题,是法和情。

    既能给江安镇带来具体的形象,也能够进一步给予其他村镇部门一些比表率。

    利大于弊,甚至可以说,没有弊。

    一位正科级的领导说这样的话,张硕当然是保持信任的,让电视台把这个事情当做纪录片,明显可以为江安镇做宣传。

    他可是记得,县电视台也算是公务单位,如果想为镇里做宣传,得打通关系,还得花钱。

    现在,免费找上门,不用倒是有些可惜了。

    商定好之后,电视台的人员,就开始摆弄设备,表示要到下辖的村里看看那条道路,张硕则安排村书记带领。

    坐在办公室里,他总算歇了口气,揉着自己的眉心,回想着这档子事的结果。

    对于村民而言,“自掏腰包修路”的怨气肯定是打消了,毕竟他在会上说过,接下来每年都会安排相应的财政提供修路补贴。

    对于女司机�6�8而言,拿回多付的几千块,付出应付出的修路费用,憋屈也消了。

    可以说。

    局面,是三赢的。

第434章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